“刚搬出来那会儿,老记挂着山里的那几亩地。现在全部流转出去,平均一年增收近一万元,加上几个娃县城务工收入,生活安稳咯。”从黔西市定新乡偏远山村易地迁出的张学文。他家复垦复绿形成的“三块地”由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支持的黔西县国家储备林项目进行流转,流转费用5年一付,是一条稳定的增收渠道。
张学文原本是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开发银行贵州分行党委认真贯彻“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”决策部署,创新融资模式,在千沟万壑之上架起金融桥梁,投放227.5亿元信贷资金建设安置区工程,帮助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”的65万困难群众走出深山、搬进社区,入住崭新家园。
随着大量群众乔迁新居,如何进一步支持易地搬迁群众“稳得住、能致富”成为了摆在分行党委面前的新课题。党史学习教育以来,分行党委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支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列为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,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与促进产业发展“双轮驱动”,全面支持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。
补齐基础设施短板
提升搬迁群众生活质量
铜仁市跨区县搬迁量在全省人数最多、规模最大。大规模“新市民”入住,对生活用水保障工作提出了新挑战。为支持铜仁市补齐水务设施短板,保障搬迁群众正常生活,分行将金融支持搬迁后续扶持与支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“百县千亿”专项金融服务相结合,创新模式落地铜仁市水务一体化项目,授信16亿元支持碧江区、万山区多个水厂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,铺设和改造管网1991公里,助力解决10个安置点5.97万搬迁群众用水保障问题。
目前,分行已累计与铜仁市、凯里市、晴隆县等市县就21个供排水工程、污水处理等水务一体化项目签订借款合同152.64亿元。
与此同时,分行还积极一体支持水、电、气、暖、污水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建和改扩建工程,提升搬迁群众生活品质,已累计发放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贷款40.54亿元。
促进产业发展
提升搬迁群众收入水平
分行将支持配套产业园区建设、直接促进群众就业,作为支持安置区搬迁群众内生式发展的重点环节,已实现瓮安县再就业园区、正安县再就业市场两个示范性项目贷款承诺3亿元,预计可为搬迁群众提供逾千个就业创业岗位,助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。
“开发银行支持我们建成易地搬迁安置工程,实施农村环境整治、开发乡村旅游、打通交通要塞,现在继续为我们建设搬迁再就业市场提供支持,每一个支持举措都做到了群众需要的点上,做进了百姓的心里。”瓮安县搬迁再就业园区的工作人员说。
为纵深推进产业帮扶,分行深化与贵阳银行、贵州银行以及69家县级农信机构转贷款合作,向全省88个县发放转贷款92.79亿元,重点推动转贷资金向搬迁安置区倾斜。截至目前,贵州分行累计投放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贷款119.61亿元,惠及超过100个安置区的36万搬迁群众,忠实践行“脱贫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,后续发展路上一刻也不能停”的庄严承诺。